闻道龙标过五溪:闻道龙标过五溪的千古绝唱
“闻道龙标过五溪”出自唐代李白的《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》。这是一首表达诗人对友人王昌龄被贬谪的关切和慰藉的诗。诗中“龙标”指王昌龄,他曾任龙标县尉,而“五溪”则是指五溪蛮夷地区,位于今湖南省西部,是当时偏远的荒凉之地。通过这首诗,李白表达了对友人不幸遭遇的同情和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。你知道吗?在古人的诗词里,有时候一个地名,就能承载着无尽的思念和情感。今天,就让我带你走进那个充满诗意的世界,去感受一下“闻道龙标过五溪”的韵味。
一、杨花落尽,子规啼鸣

想象那是一个暮春时节,杨花飘落,子规啼鸣。这样的景象,是不是让你想起了什么?没错,这就是李白笔下的《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》中的开头:“杨花落尽子规啼,闻道龙标过五溪。”
杨花,即柳絮,象征着飘零之感、离别之恨。子规,即杜鹃鸟,其啼声哀婉凄切,仿佛在诉说着无尽的哀愁。这两句诗,不仅描绘了南国的暮春景象,更烘托出一种哀伤愁恻的气氛。
二、闻道龙标,过五溪

那么,这里的“龙标”又指的是什么呢?原来,它是一个地名,位于今天的湖南省黔阳县。而“五溪”,则是指辰溪、酉溪、巫溪、武溪、沅溪,这些地方在唐代属于黔中道,位于今湖南西部和贵州东部。
听说好友王昌龄被贬为龙标尉,李白听闻此事后,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担忧和同情。于是,他写下了这首诗,以表达对好友的关切之情。
三、寄愁心于明月,随风直到夜郎西

诗的结尾,更是让人感慨万千:“我寄愁心与明月,随风直到夜郎西。”这里的“明月”,仿佛成了李白寄托思念的载体,它跨越千里,将李白对王昌龄的关心和祝福,传递给了远在夜郎的友人。
夜郎,汉代中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曾在今贵州西部、北部和云南东北部及四川南部部分地区建立过政权,称为夜郎。唐代在今贵州桐梓和湖南沅陵等地设过夜郎县。这里指的夜郎,就是湖南的夜郎。
李白当时在东南,所以说“随风直到夜郎西”。这样的想象,既展现了李白丰富的想象力,也表达了他对好友的深情厚谊。
四、古人的情感,今人的共鸣
如今,虽然我们已经远离了那个充满诗意的时代,但李白的这首诗,依然能够引起我们的共鸣。因为它所表达的情感,是人类共有的。
在现实生活中,我们也会遇到各种挫折和困难,但只要心中有爱,有信念,就一定能够战胜一切。
五、
“闻道龙标过五溪”,这句诗不仅是一首诗的开头,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。它让我们感受到了古人的情感,也让我们明白了,无论身处何地,只要心中有爱,就能跨越千山万水,将思念传递给远方的朋友。